首页 - 企业动态

企业动态 / company news

企业动态

能源辣评丨“工程师红利”正在消失!三大主机商怎么办? 发布时间:2016-09-22 20:01:02

导语 -

尽管问题尚未暴露,但发电设备制造商依然要认识到一场针对他们的行业风暴,或许正在路上。

随着电力过剩即将全面到来。似乎电力设备制造商的业绩比不上过去十五年是毫无疑问的事情。但是,实际情况可能并没有这么简单。

在刚刚披露的2016年半年报中,三大主机商交出了不同的答卷。上海电气和哈尔滨电气依然保持了盈利。东方 电气亏损。

看起来似乎并不能显示出什么问题,东方 电气一家亏损可以被归于个例。但足以证明,发电制造商已经不能够依赖国内疯狂增长的煤电装机来轻而易举地获得高额利润。随着市场萎缩,"红利"消失,发电设备商的苦日子即将到来。

被规模摊平的成本

在中国发电,尤其是煤电装机以每年10%的速度狂飙增长的同时,中国发电设备的制造业在不断增加。

大规模的煤电装机,实际上摊平了煤电设备的研发、生产成本。这是当下中国煤电固定成本较低的重要原因。而在欧美国家,煤电设备的成本比燃气发电的成本并没有如此巨大的差异。

当中国不再有每年那么大的煤电装机规模,可以预见的是,煤电配套研发、制造生产的成本立刻会出现明显的上升。

"工程师红利"消失

如果说中国制造业30年来最大的"红利"是什么,那一定是"人口红利"无疑。劳动年龄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较大,抚养率比较低,为经济发展创造了有利的人口条件,整个国家的经济呈高储蓄、高投资和高增长的局面。廉价、超大量的劳动为中国制造业走出了第一步——规模。

不过,这可能并不适用于发电制造行业。在这个技术门槛较高的领域,"人口红利"并不能带来绝对的优势。真正让发电制造商在过去十几年里获益的,实际上是中国的"工程师红利"。

接受高等教育、具备创新能力的中高端人才正在迅速增加,有望取代过去依赖低成本的劳动竞争模式,这种新型人口红利也被称之为"工程师红利"。

国企体制下,高水平的人才得以集中。不过随着市场化的发展,高水平、低收入的问题也摆上台面。无论是国企提高工程师收入水平,还是敢于面对人才流失。研发和制造的低成本时代都一去不复返。

不过,或许可以说是值得庆幸的是,问题在当下还没有暴露。三大主机制造商们的订单还依然有着不小的增长。从发电市场来看,至少十三五期间,煤电的计划新增装机依然不在少数。制造商们至少还有时间来解决他们的问题。


Copyright © 2015 公司主营产品:美式电缆附件,欧式电缆附件,预制式电缆附件